Home

Ch Bible

Donna

Grace

Cynthia

Steve

王立言

那時剛接任國建會理事,很想在專業小組有點作為,故到處合縱連橫,為聯絡各地環保學人,和楊靖亞投了一篇到新英格蘭華人學會有關地下水污染的文章。那晚吃過飯,還到辦公室忙到11點多才回到家,冰箱裡撈了罐啤酒,獨自坐在餐桌看文章,鐘才敲過子夜響,突然慧珍大叫起來,趕快到臥室看看,接著兩次陣痛的時間都不到一刻鐘,是時候了,連忙通知醫生,吳醫生還真不相信,那有一開始陣痛就這麼短促。忙撥個電話給靖亞,七手八腳地替立文胡亂套件衣服,慧珍的東西倒是早就準備好一包了,一手扶著慧珍,一手抱著立文,上車趕往La Grange Hospital。一路行來,除了皎潔的月色伴著慘白的水銀路燈外,人車俱寂。一到醫院,便由急診室逕送產房,先幫立文扭好等候室的電視後,便到前頭辦入院手續,填到一半,就看到一吳醫生由外頭跑了進來,一面招呼我說:「快進產房,沒時間了!」,套個白袍,護士才幫慧珍挪上生產床,慧珍便已進入了最後關頭,大概一、二十分光景,就結束了,望著這紅冬冬的可愛小東西,臉上還有沒擦淨的血跡,男女的念頭是有在心頭掠過,但我想我不該會有偏見,而爸媽難免心中又是個疙瘩。還好靖亞隨即趕到,幫忙招呼立文,這時才有空通知研雲,並順便辦完住院手續。升格當小姊姊的立文倒也文靜不怎吵,帶她在嬰兒房的玻璃窗看小立言,倒是滿興奮的。那一天剛好是感恩節,醫院送她一個小圍兜,就是繡隻小火雞,自己還畫了兩大張的火雞圖,一張沒幾天就被這小姊姊在上面加注的創作,毀得面目全非,另一張倒還一直保存著,這次搬到加州,不知還會不會帶去。可是翌日就得和靖亞飛到波士頓開會,星期天回家時,拎了一整箱的龍蝦,在水槽退冰後生猛地到處亂爬,可惜慧珍說產後惡露未盡,那麼鮮的美味可便宜了來幫忙月子的研雲。立文堅持要替妹妹命名為Grace,Middle Name則取中文諧音Lilian,中文還是慧珍的原則,筆劃少、好寫、對稱。

 

爸媽經

雷暴的由來

從前從前有一隻巨龍,它很生氣,一口就把太陽給吞了下去。可是太燙了,拼命地想吐出來,雷電大作;痛苦地咆哮大吼,雷聲隆隆。從此世上就有了雷暴。

The Thunderstorm

Once upon a time, there was a dragon. He was angry. He swallowed the sun. He tried to spit it out. That made lightning. He roared. That made thunder. That's how a thunderstorm began.

這是老二六歲時的作品,人家說:「老大照書教,老二照豬養。」家裡幾個小傢伙中,就只有老二是足月生,很少生什麼病,不像老大呼吸係統不好,老三容易發燒流鼻血(西醫說是節溫機制未成熟,中醫認為胎火過旺),學爬、走路,都比別人早,但沒太在意,也沒有精力在意。因為媽媽上班,不到兩歲就送到托兒所去,還好那時在奧岡國家研究院上班,時間上有彈性,第一天根本走不開,在托兒所整整陪了兩個鐘頭,又是唸書、又是拼圖,以為情緒已穩了下來,可是前腳還未溜出,後頭已是不忍回首的哭叫。日復一日的不忍與理智,兩個星期後,她居然主動向我揮手再見了。托兒所裡的幾十套拼圖,也早就被她全排「爛」了,莫怪他們要叫她「PUZZLE KID」。

第一次感到老二的不尋常,是在一歲半的時候,同一條兒歌,才教第一遍,六歲的姊姊還沒搞清怎回事,她就在一旁唱了起來。兩歲那年夏天,待在屏東爺爺那三個月,老爸唯一的評語是「注意點!沒見過這麼聰明的小孩!」翌年,太座開車到西部一趟,經過拉斯維加斯,小傢伙眼睛驟然被點開了。回來後,便迷上了書本,整天拿著書嘰哩咕嚕個不停,想她是學大人裝模作樣,一天湊上前看,才發覺是真的「唸」書。老大小時還真花過工夫教認字,老二則是放牛吃草,那年暑假遂參加圖書館的讀書計劃,一個月不到便超過了百本,全家最樂的當然是老大,宣稱她這小老師「作育英才」,功居第一。

四歲時,因個子小,英文表達又不那麼流利(台灣回來後,自己是空中飛人,媽媽無暇盯,她英文實沒下過多少功夫),雖然對托兒所的課程煩透了,但因不滿五歲,沒一家幼稚園(美正式的學前教育)要她。最後聽心理學教授朋友的建議,花了三百美金找位當地極負盛名的心理學家作測驗,事先沒人看好,由其小姊姊更是緊張得多次想進去提示幫忙,但身為爸媽卻是信心滿盈,果然銀子沒白花,憑著一紙IQ證明推薦信,堂區的和平聖母小學立刻收了。雖說這學校相當不錯(升學狀況好,老大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,也多次奪魁),但老二的情況又顯然遠在學校所能提供之上,校方也嘗試讓她跳級去上些高年級的課,但畢竟智能與體能、心理的發展相距過大,一年級導師甚至是特殊教育碩士,也只能抱歉地告訴我們,老二是她教書生涯廿餘年前未所見(也許她該見識我家其他的小鬼),以學校資源,她實無能為力,建議我們應該試試專門學校。

兩年前,帶她去試試芝加哥大學附屬的實驗學校(Lab School),芝大名師如雲,諾貝爾獎得主輩出,一般如非芝大教授的子女,就只有憑本事硬闖了。自己在大學時曾上過一整年的教育心理,各種理論在此發揮得真是淋漓盡致,很多師資皆是芝大名教授親自下馬,功力自是不凡。來的路上,老二有點憋忸,畢竟離開一個熟悉的環境,總有許多的不捨,七歲的孩子,能苛求什麼?但經過一上午的「試讀」,臨了給她一本小書,要她寫讀書心得,老二神采飛揚的告訴我「I wrote a poem!」我想她是愛上了這裡。最後與校長面談,毫無疑問地再度肯定我對老二的信心,只是想到自己工作的高度機動性與靜不定,要想專為老二長期通勤,加上芝加哥冬天,為了其他孩子著想,芝大的居住環境實不適孟母三遷,在與太座多次的商議激辯下,不禁黯然力絀。芝大還是不死心,讓我們保留一年,再考慮考慮。

  西北大學有專為特殊天賦孩子的Talent Search Program,周末辦有SEP (Saturday Enrichment Program),憑老大、老二的成績,申請進去當然不成問題,於是週末又肩起了車夫之職。孩子們上課時,學校也沒讓爸媽們閒著,一連串的課程,告訴家長們什麼是天賦(Gifted),如何辨識把握,如何培育教養,如何克服天賦兒童的難關等。也常有家長上完課後,才發覺自己的孩子實在不似自己想像中那麼成龍成鳳,反倒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課堂中所描繪之天賦的影子。想想自己成長的環境,只能說運氣好,居然還熬了過來,比起當年,孩子們應該有更好的機會,不該再蹈復轍。

老二學習速度快,但也容易有挫折感與驕傲,情緒上與人際關係上,作父母的便須多費心神。如老大、老二一起學鋼琴,老大還沒摸出旋律,在旁觀看的老二已會彈了,老大猛向我們抱怨老二偷學她的曲子,我們只好拜托老師把兩個學習的內容拉開,老二加強各種技巧的訓練,老大因年紀夠大,則注重感情的詮釋。第一次比賽,老師極為看好老二,沒料到反是老大彈出了曲子的味道,而老二的患得患失,錯失荊州。老大也漸走出自己的信心,班上成績不但進入了榮譽榜,亦蟬連校際閱讀競賽后座,同時也當選為學生會的公關主席;去年更是音樂、繪畫的雙料冠軍,今年的科學競賽,也以研究魔眼,贏得了行為科學的傑出獎(Outstanding);體育方面,最近在中距離上,也在學校裡獨佔鰲頭。老二則在費煞苦心的設計,偶而小挫其驕燄,但又呵護其自信下,增廣她的學習層面。以溜冰言,好多小朋友在同一級一修再修,她卻一路過關斬將,一年多下來(事實上只有秋冬二季),已晉級到自由花式,害得幾個的原比她早好幾期朋友孩子,不太願再跟她car pool。電腦的各種新式軟硬體,也足夠消耗點孩子學習的精力,有時看看她們創意的新點子,也是一種享受。

隨著孩子們的成長,孩子的教育,曾何幾時,已變成了夫妻間的主要話題與重心,喜憂矛盾的心情,更是鎮日繞著生活,喜的是孩子的潛力與發展,憂的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有限,很多天賦具有稍縱即逝的特性,不穩定的工作生活,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成本,也非我能嘗試。好幾次也曾想過,何不找個鄉下小地方教個書,「一隻老母雞,兩畝三分地,四個小把戲...」讓孩子有個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,我們也可多花點時間在他們身上,只是要考慮的太多太多,我們的猶豫也遲遲不決。一晃,現老大要上高中,自己奉調返國,一切發生的好像太突然,沒有多少思考的空間,該應的棋子還是得應,往後的局該怎布,再說罷!

立言HomePage

立言說故事--賣火柴的小女孩(pdf檔)